活动丨古村研学,探寻闽清文化

“青村年华”研学活动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福建闽清支队

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

把生活过得生龙活虎

靠的不只是嘴巴

还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

1月22日至24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福建闽清支队联合共青团闽清县委员会、闽清县红鸭子青少年社工中心,在实践地开展了“探寻与体验古村文化”的主题研学活动。福建闽清支队研学组成员全程担任了任课老师以及陪伴老师,共招募12名来自不同地区8-14岁的孩子参与。

在这三天中,

大家一起在樟洋村的田野间奔跑

感受槟榔芋、茭白、橄榄的清香

探索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触碰历史悠久的古厝……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难忘的回忆吧

初入村庄,游览樟洋

01.22下午

??

活动第一天,来自福州大学的高菁均以探索樟洋村历史文化为目标,借助识别卫星地图的形式,带领学生走进樟洋、亲近乡邻,引导同学们辨识方向,并讲解地理概况以及自然相关意象的知识,让同学们初步感受樟洋村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

纪录梅邑,趣味观影

01.22晚上

在参观活动结束后,来自福建江夏学院的李黄榕采取讲解式观影和互动游戏讨论的形式,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樟洋村的历史文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对这个村子建立了系统认知,丰富了知识储备。

定向打卡,团队挑战

01.23上午

基于同学们对樟洋村的初步了解,活动第二天来自湖南农业大学的李亚岚就带领同学开展了一场村庄定向越野活动。这场比赛以樟洋村古建筑和状元文化为核心,学生借助线索卡的提示信息,通过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交流、组内成员的探索和判断,走入樟洋村特色古厝,找到线索卡上的建筑结构,并完成思考任务。在团队合作的锻炼中,同学们也体验了闽清当地的人文故事与历史文化。

一‘砖’一‘瓦’,模力计划

01.23下午

在感受了古建筑文化后,同学们对于自己制作建筑模型也产生了兴趣。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凌感利用当地丰富的古建筑资源,通过建筑模型制作教学和演示,带领同学们动手拼建自己的小房子,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建筑,更好地理解家乡的建筑。

梅邑礼乐,闽清有礼

01.23晚上

??

第二天晚上,来自福州大学的赖梦楠通过理论讲解、视频观赏,现场表演、亲身体验的方式,从溯源礼乐、礼乐传承与发展等方面为同学们介绍了闽清当地特色的“二陈传统礼乐文化”。同学们在了解中华传统礼乐文化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

体验非遗,编篓成筐

01.24上午

活动的最后一天,在福州大学张诗窈的带领下,同学们一起学习了非物质文化技艺——竹编。竹编是用山上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丝并编织成各种用具和工艺品的一种手工艺。同学们观看了构图、制作模型、选竹、劈篾、编织、上色等一系列工艺制作流程流程,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竹编作品。

++++

也许你曾上天入地,漂洋过海,但你也许不曾穿梭黄泥土、稻草混合,木头搭建的古厝群,不曾了解被故意损坏的“八仙过海”石柱雕花的故事,不曾喊过状元发泄的神奇泉水,不曾看过进士中举朝廷颁发的光宗耀祖的旗杆石,不曾知道灶台下面的第三个洞是猫咪的小窝……

短短一周,我们从不了解这个村子到能够根据它的历史与文化设计出一整套课程;

短短三天,我们从不认识这些小朋友到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我们发现了新的自己,也发现了古村新的生机。

想要知道老师和小朋友们的活动感受与收获吗?

我们下期再见

未完待续……

文案丨曹雨凝李亚岚赖梦楠

审核丨贺雅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80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