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鼠船和米船采访组赴沙县将乐泰

8月30日—9月1日,《闽清鼠船和米船》采编小组一行前往闽北沙县、将乐、泰宁采访。在当地有关部门和闽清籍乡亲细心周密安排下,进展顺利,收获不小。

8月30日,采编小组采访了闽清定居沙县的船工及他们的晚辈。闽清船工于清末民国初年,溯闽江,撑鼠船到沙县开港运输,改变了当地自古以来靠“挑工”的运输方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生产发展,还曾帮助过红军攻打沙县。直到20世纪70年代公路运输兴起,才逐渐转轨转业。在闽清船工带动下。闽清多批次民众去沙县谋生发展。目前,沙县人口26万多,其中闽清籍及其后代就有约2万人。

8月31日,采编小组在将乐意外地看到,在将乐聚居的闽清人移植的闽清橄榄、甜竹。还实地走访了建于清晚期、闽清船工极为信奉的妈祖庙。从《将乐县交通志》了解到将乐有多条鼠船航道,—年,鼠船数量多达50多艘,船工多人。

9月1日,在泰宁的采访二代船工或船二代、船三代近10人,他们的父祖辈都是民国年间来泰宁撑鼠船或米船的。曾在泰宁至福州之间开创买谷、碾米、运米、粜米“一条龙”模式,最多时有米船四五十艘。另有泰宁县内金溪支流四五条航线鼠船二百多艘,都是闽清人的。闽清船工多聚居于金溪之畔的梅口乡和弋口乡,曾达二百余户0多人。后因兴建水电站,闽清人聚居点梅口、弋口淹没,散迁各处。(《闽清鼠船和米船》采编组)

▍来源:新闽清编辑:邱德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84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