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22日去世,享年99岁。
吴孟超年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治病救人78载,九旬高龄依然坚守在门诊、手术室和病人的病床前。吴孟超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我国肝胆外科开拓者和创始人。
吴孟超
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
从医70余年
他先后完成多台手术
成功救治了近多名患者
“我不过是吴孟超
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
出生在福建的吴孟超
5岁时随家人到马来西亚
年正值国内抗战紧张时期
年仅18岁的他主动放弃国外优越物质条件
毅然回国参加抗日活动
后因战乱无法赴延安
遂决心“读书救国”
年,他参军入伍投身到
军医大学的创业实践
同年,吴孟超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就像当年入党誓词里说的那样
他用实际行动捍卫自己的信仰
他研究出符合中国人体质的
肝脏外科手术技术体系
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
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
震惊国际医学界
“好医生应该眼里看的是病
心里想的是病人”
吴孟超
曾在手术台上站了整整12个小时
为患者切除长达63厘米的巨大肿瘤
将其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他也曾用5个小时的时间
为一名4个月大的女婴
摘除了体内的肿瘤
面对高风险,他毅然拿起手术刀
为这个孩子与死神一搏
而当年那个婴儿
如今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
每次给病人做检查前
吴孟超总会先把手搓热
为病人检查完
他都帮他们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
查房时,他最常做的一件事是
弯下腰把病人的鞋子
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
他说:
“对医生而言,这仅是举手之劳
可对病人来讲
这不光是内心的温暖
还有康复的信心”
“一个好医生,应该眼里看的是病
心里想的是病人
我就想当这样的好医生”
“这世界不缺乏专家
缺的是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年,我国将第号小行星
命名为“吴孟超星”
这位中国肝脏外科之父的右手
握过众多奖杯,但却最契合止血钳的形状
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
但又超乎寻常的柔软细腻
食指畸变,是因成千上万台肝脏手术
细腻灵活是为了能再多帮助一个生命
吴孟超心系福建
源于家乡人民“肝胆相照”
吴老是福建医院的名誉院长,每年都回福州两三次。他长期心系福建肝病防治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牵挂着父老乡亲的健康,愿与家乡人民“肝胆相照”。
年11月11日,95岁高龄的吴孟超回到福州,为福建一名原发性肝癌患者主刀手术,术后还临时决定为多名患者会诊。
那天忙完之后已经临近中午,但是仍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一行见到了吴老。他亲切和蔼,声音洪亮,和记者们一一打招呼。
吴老说,目前他每周仍要主刀多台肝胆手术,“我是医生,医生就是要为患者解除病痛,所以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会一直站在手术台旁,直到做不动的那一天!”
吴孟超让记者看他手的力度和柔软度。
他还向记者展示自己的手,虽然90多岁高龄,但是非常柔软,可以看到手指关节变形。原来,这是几十年紧握手术刀,导致关节变形,而柔软是因为为了手指灵活,他一直在做手保健操。
“福建是肝癌高发区,由于福建山区较多,一些地区还较贫困,卫生环境差,容易引发肝癌。而防治肝癌关键在整治环境,水污染、土地污染、食品污染以及空气污染都是影响传染的因素。”吴老高度评价了当前福建肝病医疗水平,“目前福建整体的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尤其是福建也有医院,过去很多疑难病例,老百姓都医院去,既花钱又辛苦,如今在家门口就可以把这些问题给解决了,我非常高兴。”
年12月,吴孟超到闽清帮扶时,抽空回到家乡闽清县云龙乡后垅村探亲,看望心中一直牵挂的大舅妈,祝福长辈健康长寿。图片来源:新闽清
吴孟超用自己作为医者的准则和坚守
告诉所有人:
这世界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
缺乏的是一个“人”
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致敬医者仁心!
送别吴孟超院士!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央视新闻、新华社、福建卫生报、福州晚报、福州日报、新闽清等
编辑:陈志凡
制图:陈羽晶
审核:兰云
本文来源:新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