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多子多福,养儿防老,但凡事都有例外。
从年1月开始,福建闽清县坂东镇的村民发现,有一个60多岁的老妇,每晚都躺在祠堂外的长凳上睡觉。
福建1月份的天气很冷,夜晚气温有时会降到零度一下,然而这名老人已经在这个长凳上睡了几个月。
这名老人是不是孤寡老人,晚年无人赡养,居无定所?
据熟悉老人的村民说,这名老人可不是孤寡老人,她有三个儿子。
这名老妇和丈夫有一栋5层洋楼,除此之外,在老妇的名下还有一套3层的豪华洋楼。
老人名下的洋楼
那么,老妇有三个儿子,家里有一栋5层洋楼,名下还有一套豪华3层洋楼,老妇怎么就沦落到露宿街头的局面了?
01、晚年离家这名露宿街头的老妇人叫刘雪金,63岁,福建闽清县坂东镇人。
刘雪金
刘雪金和丈夫育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老大刘毅轩、老二刘兰轩、老三刘子轩。
儿子尚小时,一家人居住在村里的老房子里。
随着三个儿子逐渐长大,家里的老房子也变得破旧不堪。
考虑到三个儿子以后娶妻成家,要有单独的房屋居住,刘雪金和丈夫就在老房子旁边另盖了一处5层楼房。
刘雪金原计划她和丈夫住一楼,三个儿子成家后,各住一层。
新房子盖好后,大儿子第一个结婚,老大和媳妇一起就把一楼和二楼装修一番用做婚房居住。
随后,家里老二、老三也各自结婚成家,分别住在三楼和四楼。
按说,5层楼房住4户人家绰绰有余,但一大家人住在一栋楼内,时间久了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
首先,老大一家感到了不满,大儿子和儿媳觉得,母亲刘雪金太过于偏心。
一家人同在一个屋檐下,母亲刘雪金总是偏心老二和老三家。
大儿媳称:“最过份时,母亲甚至把我们的活动范围限制在一间屋子内。”
大儿媳最气愤的是,她们两口子出钱把家里的一楼二楼给装修一番。
一楼平时都是一家人共同使用,母亲不仅不记她们的好,反而觉得这都是老大该做的贡献。
但老二一家觉得,大哥一家住的楼层比较好,所以适当为家里做点贡献是应该的。
在平时老二跟母亲的关系最好,刘雪金也确实比较偏爱这个儿子。
一家人在磕磕碰碰中矛盾慢慢变大,最终老二刘兰轩跟着媳妇到了娘家居住。
老三刘子轩也在临镇另立门户,重新购买了房子居住。
刘雪金看到二儿子和小儿子都被“逼”出了家门,就对大儿子两口子愈发不满,经常给儿子儿媳“脸色”看。
在婆家感觉受气的大儿媳也选择了回娘家居住,大儿子刘毅轩选择跟媳妇站在一条战线,跟着媳妇一起住在了娘家。
自此之后,刘雪金辛苦养大的三个儿子都离开了家庭,老大老二都跟着媳妇住到了娘家。
老三选择出去自立门户,只剩下空荡荡的5层楼老两口居住。
自从三个儿子相继离家,刘雪金的丈夫就开始对她不满,丈夫认为是她造成了三个儿子都“被迫”离家。
一次酒后,丈夫动手打了刘雪金,一气之下她选择离家而去。
02、意外而来的安置房刘雪金离开家之后,就到小儿子家,在小儿子家住了下来。
年,刘雪金所在的村里遭遇了洪水,家里的老宅被洪水冲塌。
刘雪金得到一个安置房的指标,有了这个指标之后,购买安置房时会获得一定比例的补助。
村里安置房建好之后,刘雪金挨个联系三个儿子,询问是否愿意出资购买安置房。
有安置房这样的好事,三个儿子都表示愿意出资一起购买。
刘雪金选中了一处三层洋楼,房子的总房款是37.5万元,补助12.5万,需要个人再出资25万元。
刘雪金本人拿出5万,老大出资15万,老二出资5万,购买下了这套房子。
房子购买下之后,还需要十多万装修款,于是老大刘毅轩又出资10万,剩下的几万由老三刘子轩出。
最终下来等于,刘雪金出资5万,大儿子出资25万,二儿子出资5万,小儿子出资6万。
房子的户主是刘雪金,购买完这套房子之后,刘雪金原计划是她和大儿子住中间主体,两个小儿子分别住两边单独的两栋。
这也是大儿子刘毅轩夫妇愿意出25万买房的主要原因。
当房子装修好之后,刘雪金离开小儿子刘子轩家,准备住进新房。
但她拿着钥匙却无法打开新房,一气之下她用锤子砸开了门锁,住了进去。
但过几天后,刘雪金再次打不开房门,这次房门被人从里面钉了铁板根本无法用钥匙打开。
事情到这里就非常离奇了,明明自己购买的新房,却不能入住,到底是谁在背后使坏?
刘雪金调查之后才得知,房子是被大儿媳从里面给堵死了。
那么,大儿媳为什么要堵门,难道她不想让婆婆入住吗?
要知道这房子是占用婆婆的名额购买,当初约定好的婆婆跟她们共住中间主体部分。
一番调查发现,大儿媳之所以拒绝婆婆入住新房的原因是,婆婆不久前把她和丈夫的户口从户口本上单独移了出来。
在之前,刘雪金的三个儿子都跟在她的户口之下。
买了安置房之后,为了再占用一个安置房名额,刘雪金就让大儿子把户口单独迁出去。
这样一来,大儿子刘毅轩就有机会,再得到一个安置房指标。
但当刘毅轩把户口从母亲名下迁出之后却发现,申请安置房的时间已经超过,无法继续申请。
刘毅轩的户口迁了出去,但申请安置房却失败,大儿媳细想之后,决定把婆婆的安置房堵门。
大儿媳这么做的原因就是,购买这套房子时她们出钱最多,房主却是婆婆刘雪金,现在她丈夫又跟婆婆不在一个户口下,以后能不能继承这套房产就是问题。
为了不白白便宜其他兄弟,所以她果断堵门,这套房产没有划分清楚之前,谁也别想入住。
03、兄弟争端新房被大儿媳堵门之后,刘雪金只能再次返回三儿子家居住,但在三儿子家住了几个月之后,三儿媳就换了门锁。
三儿媳解释了这么做的原因:“不是不愿意接纳婆婆,而是因为她住在这里,公公以及大哥频繁的到家里找事,都是因为那套安置房闹的。”
三儿子家里换了门锁之后,刘雪金被迫找二儿子赡养,但二儿子一直跟着妻子住娘家,不方便接纳母亲。
但老二还是帮母亲租了一间房屋让母亲居住。
年之后,二儿子没了经济来源,要负责母亲每月的吃住比较困难。
母亲刘雪金也看到了二儿子的困境,就主动离开了租住的房子,准备回到娘家的老房子居住。
但刘雪金的父母早已离世,家里的老房子也早已垮塌,她最终只能借宿在祠堂屋檐下的长凳上。
就这样,刘雪金老人在这个长凳上住了几个多月。
老人的二儿子刘兰轩不忍心看着母亲每晚露宿街头就求助调解员,帮忙调解这场家庭矛盾。
调解员觉得问题的根源在大儿子刘毅轩这里,就联系了刘雪金的大儿子刘毅轩。
让调解员意外的是,刘毅轩夫妇和父亲一起出现在调解现场。
刘毅轩(左)和父亲
刘毅轩的父亲张口就说:“家里有5层楼,让她回去住她都不回去,我们能有什么办法?”
刘毅轩见到调解员后非常无奈地说:“母亲其实就是故意这样做给我看的,让我以后没法做人。”
大儿媳则说得更直接:“她就是太偏心两个小儿子,买房时明明我们花钱最多,但最后我们却最没保障。”
刘雪金也当场亮明了立场,由于丈夫喜欢酒后闹事,所以她不可能回去跟丈夫居住。
她也否定了偏心的说法,她觉得对三个儿子她一直都是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只是儿媳总认为她偏心。
调解员当场确定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三个儿子是否都愿意赡养母亲。
三个儿子都表示,只要这套安置房划分清楚,母亲想住在哪家都可以,都明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04、解决争端在调解员调解过程中,最终大儿媳决定做出让步。
她表示:“我们现在不参与母亲名下这套安置房的购买,只要拿回当初购买安置房时出资的25万,我们就退出。”
照说,大儿媳的这个表态完全合情合理,老大一家主动退出,只要回当初出资的钱,完全合理。
但老二刘兰轩却为难了,他非常想独自买下这套房,但他经济能力有限,一时拿不出25万。
老三也表态,这套房子他也可以不参与,大哥二哥谁购买下,只用还回他出资的6万元即可。
截至目前,三兄弟的态度已经很明确,老大和老三都可以退出购买这套安置房,但前提是他们要拿回当初各自投入的资金。
老二想独自购买但经济能力有限,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
看到老二为难,老大媳妇同意可以分期付款,但必须在3年内还清这25万,并且必须有人担保。
但即使这样,老二依旧面露难色,毕竟他们夫妻都是靠摆小摊做生意为生,收入非常有限。
大哥刘毅轩看到老二为难,当即又表示:“如果两个弟弟放弃这套安置房,他愿意凑钱买下,母亲以后跟着他生活。”
大哥的意思也很明确,让两个弟弟先选,两个弟弟要买他就退出,如果两个弟弟不买,他再凑钱买下。
老二虽然无力购买,但听到大哥要买,他又觉得大哥沾了便宜心有不甘。
老二觉得,大哥可以买,但是应该把这套房12.5万的补偿款,适当退给他和三弟一点。
老二的想法遭到了调解员的批评,调解员认为老大夫妻要退出购买这套房时,并没有提补偿款的事情。
所以老二、老三如果不买这套房让给老大,也不该提补偿款的事情。
毕竟大哥已经做得很好,让两个弟弟先选,仁至义尽。
虽然调解员给老二做了不少工作,但他始终有点放不下这套房子,他表示愿意尝试凑钱试试。
如果能够凑齐这笔房款,他就独自把这套房买下,让母亲跟着自己生活。
考虑到老二凑钱还需要时间,调解员为了解决刘雪金老人居住吃饭问题,就建议三个儿子每人每月出元抚养父母。
三个儿子都同意了这个提议,老大每月给父亲元,老二每月给母亲元,老三每月给父亲母亲各元。
刘雪金的妹妹也表示:“只要姐姐的孩子们不上门闹,她就让姐姐暂时住她家里,等房子确定归那个儿子之后再让姐姐回家。”
刘雪金妹妹
刘雪金老人的经历,给很多父母提了个醒,对待儿女一定要一碗水端平。
尤其是子女多的老人,不求事事公正,但求出于公心,千万不能偏一个,厌一个,这样只会给儿女制造争端,给自己找麻烦。
到晚年,也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儿女身上,毕竟人生多变,谁也说不准未来状况。
做父母的要明白,很多时候,子女并非在意一点小钱,在意的是父母的态度。
老年父母要做的就是谨慎行事,认真考虑,好好策划,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的安然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