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览闽清梅邑岳庙祖殿

图片拍摄者:東豐

故乡的镇阳歧岳庙,又称十都岳庙,我和大家一样,十分崇拜有加。敬畏祀之。该处的岳庙是由古庙和新庙组成,座落于闽清县池园镇仁周村与省璜镇横溪村交界处的镇阳歧山麓处。

图片拍摄者:東豐

据悉,古庙建造于宋绍兴年间,坐北朝南,庙宇不大,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0平方米,房面用木瓦,脊顶双向翅成燕尾式,显得小巧玲珑,因庙小而信士日渐增多,不便祀祷,故于清咸丰丁巳年在古庙的前方约米拐弯山麓处,又新建一座木结构的岳飞庙,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平方米,正座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梁架,屋面作歇山式,屋角起翘,下施角鱼,燕正脊。在正门门额上墨书“将军府”三字,殿后设佛龛,佛龛中立“武穆岳府将军”,两旁立“文武郎总管官”“有功大夫萧公”神主牌。岳飞庙祗祀岳飞,并兼祀汤怀、牛皋等岳飞的得力干将。

图片拍摄者:東豐

岳飞,字鹏举,年生于河南汤阴,他作为一代名将、民族英雄,精忠报国深得人们的敬仰。因此,在南宋朝都城的杭州建祠立庙加以纪念是顺理成章的。而在东南一隅偏僻山区的镇阳歧,当属罕见,究为何由?根据《八闽通志》载:“宋绍圣间,朝请大夫萧磐尝在梧州,值风涛之险,遥见江浒有庙,默祷之。云雾中,仿佛见人三出,风遂息。磐威其灵觇,拜谒祠下,其神果三人,曰敕封感应将军,曰敕封灵应将军,曰敕封威应将军,皆紫袍金带,俨如问舟次所见,遂录其封爵以为,立祠于所居主山之后祀焉”。又载:“萧磐,字安国,闽清人,绍圣初进士,官至朝请大夫,权知梧州军,管勾学兼劝农公事,提举钱盐,课农桑,兴学校,百废俱举。暇则引诸儒饮射读法,有古循吏之风,引年赐紫金鱼袋”如此云云,萧磐为报将军保佑之恩,平安返回家后建庙祭祀也不足为奇。

图片拍摄者:東豐

萧磐一路平安回到闽清老家后,为感激岳飞神灵的保佑之恩,便在家乡择地建了一座岳飞庙,庙宇建成后,信士广众,香火甚旺。人们有感于萧公为岳飞建庙,保佑万民恩泽。也在岳庙佛龛旁立块“有功大夫萧公”神主牌,同受祭祀。之后,在周围的一些村落也纷纷建庙祀之。镇阳歧的岳庙成为梅邑名副其实的岳庙祖殿。

在每年正月十三至十七的日子里,凡有奉祀岳飞的村庄,村民、信士都要举行迎神活动。他们将岳飞等人塑像从庙中抬出进行环乡巡游。在环乡巡游时,先将神像翻山越岭抬到十都岳飞庙祖殿祭祀转香后才环乡巡游。当我拜谒立于岳飞的塑像前,感慨万千,联想到我在念小学时,语文课本里岳飞那刚正、志高远大、精忠报国的民族精神,令人鼓舞。

在乡村,百姓通过建庙祭祀的形式,表达的是对民族英雄的敬仰。望着岳飞塑像,他那首《满江红》中“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诗句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间。

图片拍摄者:東豐

镇阳歧岳庙的供奉和祭祀流传了近千年。同时还传到了相邻的上莲乡新村、池园镇福斗、省璜镇谷口、白中镇里溪,以及永泰县的长庆、莲坑等诸多村落,建分庙祭祀岳飞。据年农历十二月十四日主持庙会的负责人王金虎、曾发朝等人介绍,此次庙会发出了28个境社的请柬。那些分庙及境社信士在那一天都来到镇阳歧岳庙祖殿祭祀,欢聚一堂,感恩保佑惠泽,共叙岳飞精忠报国的功绩。

图片拍摄者:東豐

笔者和王长顺于庙会的前日结伴前往镇阳歧岳庙祖殿祭祀,看到祖殿周边的埕、路已修葺一新,甚感欣慰。横溪村的村民自发筹资13万元修建了一条从横溪村的大垅架至庙殿2公里的简易公路,仁周村的村民也自发筹资3万元修建一条仁周村锦洋岐车碾至庙殿1.5公里的简易公路,双向都可以开小车进山到庙殿祭祀。

若前往镇阳歧岳庙祖殿,不但能祭祀,还能在那领略一路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观光美好风景,令人心旷神怡。俗话:“世上名山神多占”,萧公能看上的地方,人们定会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作者:张维发

以上图片来自:東豐

来源:梅城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74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