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闽清古寨
也许你最先会想到娘寨
但在闽清这方钟灵毓秀的土地上
还藏匿着一座有故事的百年古寨
——尾洋炎崙寨
须知每一座古寨都凝聚着先民们的劳动和智慧,座落于福建省闽清县池园镇陈厝垅村的尾洋炎崙寨也不例外,它和福建地区许多建在山林中的古寨一样,不仅要提供人的住所,还要具备一定的抵御外敌作用。今天就一起来探寻它的前世今生吧~
尾洋炎崙寨始建于民国,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当时土匪横行,村里不堪其挠,为庇护乡亲,造福乡里,当时的陈训华等几兄弟在陈厝垅尾洋炎崙顶造起防御、瞭望带枪眼的土木结构的寨,成柯洋四大寨之一。
从外看,尾洋炎崙寨是一座由石基、土木结构混建而成的土堡,正房屋面为双坡顶,主体双层双墙土木结构,整体墙面下方由大小杂石砌成,可避免被土匪撬进来,上部分以糯米加粘土筑造,外墙加宽加厚,可抵御枪炮攻击。
整个寨子呈正方形封闭式工事结构,占地面积多平方米,推门而入便可看到一个宽敞的院子,两侧为居住的房间,上下两层共构造了20多个房间,院子中央还设置了祖厅、天厅,议事栏等,功能齐全。
在遭遇突发事件的时候,寨子可作为容纳多人的临时避难场所。登上二楼的环外墙通道,会发现夯土墙上镶嵌着多个漏斗形小窗和圆形洞眼,这是专门建造的带枪眼及瞭望功能的窗户,便利有匪情时乡亲们在寨子里巡防、御敌。
进可攻退可守的尾洋炎崙寨也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红色记忆。
年,中共游击队地下党吴盛端(永泰籍)就长期驻扎在尾洋炎崙寨开展地下工作,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当年为消灭匪患,解放军出动三个连队,其中一个连就驻扎在尾洋炎崙寨。当时寨子里的先辈们使出浑身解数保障解放军部队供给,并收集各方面情报上报给部队,先辈们的积极配合为解放军消灭土匪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无独有偶,受吴盛端等地下党老革命的影响,尾洋炎崙寨的陈聿星也响应毛主席号召参加了抗美援朝自愿军,以第三梯队自愿军的身份赴朝鲜战场,两次荣获三等功。而后又跟随部队参加了东山岛战役,先后两次获得三等功。此后又参与了福厦铁路的建设工作,退伍后一直留守部队在厦门鼓浪屿参与军区后勤工作。为保卫祖国解放事业贡献出可歌可敬的一生!
红色记忆就像一颗颗珍贵的宝石点缀在尾洋炎崙寨的过往里。今日之幸福时光,源于一代代革命先烈与仁人志士的奋斗和奉献!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山河如故、岁月静好……
尾洋炎崙寨初建时有8户人家,距今已有6代,居民已从原来的20多人发展至今逾20户共80多人。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基于现代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这里的原居家基本都已外迁,寨里现在只有老人家偶尔居住。
岁月流逝,初心未改,尾洋炎崙寨儿孙无论身在何处,都不会忘记那段金戈铁马的红色征程和那些保家卫国的英雄战士。
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英雄精神仍在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砥砺前行,把红色基因根植于灵魂深处……
历尽百年岁月沧桑,尾洋炎崙寨的雄姿仍在,其在古柯洋是保留较为完好的寨子。
当时还建有石鼓仑寨、限头寨头、前洋寨架这三个古寨,现如今已经破损坍塌。不过尾洋炎崙寨年久失修,也面临着坍塌的境遇......
隐于山野,囿于时间,百年古寨,红色记忆,终不足外人道也?若真如此未免太过可惜。
这样一座见证了红色革命岁月的百年古寨不该被时间摧毁,在此希冀它传承于世,让世人追忆纪念......
究竟当时地下党游击队是怎样开展地下工作的呢?当时又留下了哪些动人有趣的故事,欢迎有兴趣的访客评论区留言!待古寨尚在老人将为您揭秘那段尘封已久的峥嵘岁月!
来源:畅游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