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福州,闽清有没粉不成席的说法。而说到闽清粉干,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已有多年历史的茶口粉干。茶口粉干因为水质好、做工细、选料精良,采用自然风干等独具特色的手工制作技艺,与橄榄、糟菜被誉为“闽清三宝”。茶口为梅溪源头的一个村落。因村之井水清香可口,像溶进了香茶,故得名“茶口”。随着制作工艺和制作规程的改进,茶口粉干的品质、口感日益变好。在过去,茶口粉干是闽清人逢年过节和招待客人最被看重的食品。每到年关,闽清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买茶口粉干。现在仍然如此。茶口粉干煮、炒都美味,老少皆喜欢。闽清茶口粉干粉干,又称米粉或米线。它以大米为原料,在中国南方盛产稻米的许多地方都有加工生产,如福建莆田“兴化粉”、云南“过桥米线”及许多地方的“机制粉干”等。与其他粉干相比,茶口粉干除有保存容易、食之方便、炒煮皆宜等共同特点外,最让人称道的是其米香浓郁、不糊少断、作料入味、柔韧爽口等品质。茶口粉干加工生产大约始于南宋嘉定年间,迄今已有多年历史。相传明代郑和下西洋,曾携带茶口粉干供随船将士食用并馈赠沿途外国友人。茶口粉干选料严格,一般选用晚稻,这样的大米制作出来的粉干才筋道、耐煮。淘米、泡米等生产过程则要用茶口当地的优质泉水,这样制出来的粉干吃起来才会清香爽口。闽清茶口粉干茶口粉干的制作需要结合气温、湿度、风力等因素,经过淘米、磨浆、压浆、捣丸、煮丸、压粉、煮粉等十三道工序,这些工序环环相扣。据介绍,先要将浸泡后的大米磨成米浆,再把磨好的米浆压干制成团,接着将“生丸”放到锅内煮至七八分熟,捞起放到石臼或挤压机捣炼并制成粉丸,而后静置一段时间。压浆和静置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发酵的过程,发酵多长时间全凭经验。煮丸很考验“功力”,如果煮得太熟,做出来的粉干就不够筋道。如果煮得不够熟,在后续煮粉的过程中容易散失米浆,浪费原材料。粉丸做好后要用压粉机压成粉条,并放进沸水中煮几分钟,这个环节叫“煮粉”,然后捞起风干。整个流程下来,一般需要两三天。所以,生产粉干前,要判断接下来两三天会不会下雨。这不单靠天气预报,还要凭借长期积累的经验。闽清茶口粉干这种从南宋嘉定年间传承下来的制作技艺,在茶口村不断演变、成熟,迄今已有多年历史。年,茶口粉干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年,“闽清茶口粉干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糟菜、海鲜、葱花、酒糟、泥鳅……这些福州人偏爱的佐料,伴着清爽的粉干或炒或煮,做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来。小伙伴们,闽清茶口粉干,你吃过吗?延伸·推荐东北粘豆包,你吃过吗?临安春天的味道“雷笋”,甘甜脆嫩,你吃过吗?在江苏泰州,兴化特色美食“沙沟鱼圆”,你吃过吗?常州银丝面,你吃过吗?南京皮肚面,你吃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