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国务院下令,上海高院释放一位特殊犯人,围观群众才知道,这个人,居然是抗战功臣,干掉过一个大将一个中将一个空军联队,还救过“国父”孙中山的儿子,他隐姓埋名几十年,穷困潦倒半辈子,为的就是怕军国主义再危及自己和家人。
这么一位传奇人物,他是谁?他是如何干掉一大将一中将,又是如何救了孙中山的儿子?他这隐姓埋名的大半生,又是如何过来的?
很高兴你能看到这期故事,感谢您的长久陪伴,并希望您一如既往地点个赞,这将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故事,来看看这位的隐秘功臣不能播的秘密!
毅然回国支持抗战,隐秘战线的战士
蒋介石说了,谁能译出日本密电码,等于前方增加几十万大军!
年中,抗日战争正是水深火热,中国抗战正是举步维艰。
这年的某一天,作为国民党抗战情报中枢,中统机关小楼中来了一位年轻人,这位年轻人叫池步洲。
池步洲,年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三溪乡溪源村的一户贫困家庭中,池步洲的父母都是贫农,一家人的生活很困苦,加上兄弟姐妹又有几个,池步洲作为最小的萝卜头,给家里增添了新的负担。
池步洲的童年,虽然物质生活很贫瘠,但是他的精神生活却很丰富,同村的小孩都喜欢看星星,但别人眼中的星星跟池步洲眼里的却不同,有时他会思考,星星为什么会发光、星星为什么不会坠落。
好奇心是知识成长的动力,也是促使人进步的动力,他像是一颗亟待浇灌的小苗子,渴望知识的灌输。
然而,这个时候,读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像池步洲家里这样,一代穷代代穷的家庭,在当时的旧中国,还有无数个,所有人,似乎都已经认命了,所以才会在穷困潦倒中一点一点失去希望。
对于这样的家庭,生活温饱尚且无法满足,更别提草窝里飞出什么金凤凰了。
然而,池步洲家里还是有开明的人的,池步洲的五哥知道弟弟特别聪明,对于大人的话,能做到举一反三,且能言善辩,活泼聪颖,他在弟弟身上看到了家族发达的希望。
在池步洲10岁那年,五哥和五嫂商量,供弟弟去上学,并征得了其他几个兄弟姐妹的支持,于是就这样,集合一大家族的财力物力,池步洲得以第一次踏进了学堂。
已进入学校,池步洲就展现出了他作为神童的天赋,仅仅是三年时间,他就学完了当时五年制小学的所有课程,包括那些上过私塾和学前班的学生在内,就算是领先过他的人,都比不上他的成绩。
为此,他所在小学的校长专门找到池步洲家里,夸奖他父母教子有方,说他们的儿子是神童,然后,学校要资助池步洲继续上学,他因此被推荐考上了当时省府福州最好的学校英华中学。
在英华中学读完中学期间,池步洲接触到了当时中国还并不够完善的电报通讯方面的知识,他决定未来朝着电无线电通讯方面去发展。
池步洲于年前往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大学机电专业,年他在东大毕业后,又去早稻田大学工学专业继续深造,这为他积累了相当深厚的密报学经验和知识。
正是在早稻田大学就读期间,池步洲结识了自己日后的妻子白滨英子。
年,池步洲与白滨英子完婚不久,就听到抗战爆发的消息,池步洲作为留学日本的中国学子,他自然是要回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的。
日本女性有一个特点,嫁夫随夫,哪怕自己是侵略国的一方,但嫁给了丈夫池步洲,白滨英子自然不会因为国籍问题而跟丈夫闹矛盾,于是,白滨英子默默地同意了丈夫回国的提议。
于是在当年的7月下旬,池步洲带着妻子来到了日本神户港,从这里乘轮船回到上海。
此时,侵华日军打开关内,并在长城一线,与国军进行了一些列会战,上海离日军战火还很远,但是很多人都知道,上海作为远东中心,亚洲大城,迟早是要被日军盯上的。
池步洲带着妻子在上海勉强住下,随后在同学和故旧的帮助下,辗转来到了中央调查统计局负责人面前,经过一系列政审和调查了解之后,池步洲的能力获得了认可,他被正式纳入了国民党政府中统局内,成为中统总务组机密二组的一员,专攻对日作战方面密电码的研究调查和翻译工作。
当时,池步洲是中统机关内唯一的留日学生,也是学历最高的成员。
此时,池步洲才刚刚进入而立之年,他虽然精研密码学和通信学,但是没有任何经验,当时池步洲的上级告诉他,不要急,慢慢来,我们是猎人,要沉得住耐心。
就这样,池步洲在日复一日的稳步学习中,逐渐积累工作经验,认真总结规律,迅速完成了密电专家、高材留学生向专业谍报人员的转变。
池步洲日常工作里,能够收听、截获到大量的公频电码,他知道,其中相当多的电码都属于日军所有,而这些奇形怪状、名目繁多的电码,就是他解开日军军事机密的关键所在。
而解开这些军事机密的敲门砖,就是一套能够破译日军密电文的译文本,他经过统计总结,发现日军往来之间的密电文,基本都由英文字母、数字和日文的混合而成,他们十分杂乱的密布在一篇篇密电通讯里,在敌我双方眼皮子底下,大摇大摆、旁若无人的招摇过市。
日军以为自己的无线电文加密技术独一无二,所以根本没有隐瞒的意思,大有“你看吧,你随便看,看了也是白看”的意思在里边,而他们可能万万也没想到,池步洲经过几个月的连续测算,已经发现了日军密电文的组成规律!
原来,虽然日军用数字、英文字母、日文做掩护,将真正的信息“藏”在乱七八糟的密文里,但是池步洲发现,一些英文字母却是偶尔会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双英文字母组,而这样的双英文字母组,则刚刚好有十组。
池步洲抛开所有杂乱的想法,从最简单、原始的思路出发,他假设“正巧”有10组的双英文字母组代表着0至9的十个数字,然后将这十组假设的字母组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字定为1,频率最低的则假设为离1最远的数字9,刚好可以解决字母组异常的疑问。
根据这一信息,池步洲报告上级,认为日军密电中的这些数字,很可能代表着两军交战中互相的部队番号及调动兵员、武器装备的数目情况。
池步洲找到军令部查阅资料,根据近期截获的日军密电报的日期,查找国军在这个日期附近的时间段里调动部队的情况,这令他有了很多的发现。
在那些密电报中,一定有敌军侦查后发出的国民党军的兵力调动情况。
在此之后,经过苦心孤诣的统计研究,池步洲终于确定了这组日军密电码的一些使用方法,并提出了对应的破译方法,这为他之后利用手里的这一份法宝,帮助国民党军和友军作战,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干掉日本海军之花,救下孙中山儿子
他差点阻止了偷袭珍珠港
年底的一天,池步洲截获了一份由日本本土发往日本驻美使馆的特级密电,根据电报内容,池步洲确认这一份发往美国本土的电报里,应该有日军对美作战的信息,具体破译后,他在纸上写下,“星期天,檀香山”。
这是他推测出的日军有可能发起某种事端的时间点与目标地点。
这可令他大吃一惊,要知道,当时的二战中,美国还是中立国家,虽然靠出售武器发了战争财,但并没有出兵任何一国的打算,而日本作为战前买了大量美械装备的国家,居然在这个时候把主意打到了美国的头上,日本这是要干什么?
但是,池步洲只是个情报文员,没办法对战争局势发表什么看法,他只好赶紧把自己的破译结果递交给了上司。
而上司看过之后,更是不敢怠慢。
他虽然也闹不明白日本的意图,但当时美国是国民政府的军事盟国,关于美国的一切都不能轻视,他将这则情报递交给了蒋介石的侍从室。
后来,蒋介石给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通报了一下这则情报,但是当时的罗斯福因为国内的民众问题,而没有引起重视,从而导致了四天之后,珍珠港惨案的发生,震惊世人!
虽说池步洲的信息没能帮到盟国美国,但是他的能力却是得到了中统和蒋介石的认可,并鼓励他继续努力。
不久后,池步洲又截获到了新的密电,并根据上一次珍珠港密电的经验,准确解读出,这是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出巡的日程安排,是由山本五十六的司令部发往出巡目的地机场的地勤人员的。
山本五十六,号称日本海军之花,是日本海军大臣,海军司令,袭击珍珠港正是出于他的策划,而实际执行者则是他的下级,舰队司令官中将南云忠一。
根据这则密电,蒋介石又一次向美军方面通报,这一次,他们的消息得到了美军方面的高度重视,原因为他,因为山本五十六正是策划了日本海军舰队偷袭珍珠港海军基地的罪魁祸首!
美军足足派了两个中队16架飞机去执行这次截杀任务。
第二天,日军搜救队在一座还岛上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已经死去的山本五十六,而这位日本海军大将手中,则握着一把“月山”军刀。
就这样,日本海军之花山本五十六坠机而死。
此后,池步洲还通过一则截获一篇电报,帮国民党空军干掉了日本空军中将中元盛孝,以及一个日军空中联队。
他还曾经通过日军密电,知道日军对孙中山儿子孙科有想法,所以及时通知了孙科,孙科从而捡了一条命。
直到战后,国民党和美国当局也没有公开过池步洲和他的事迹,所以,日本军方也想不明白,自己两位重要将领怎么会那么不明不白的就死了。
半生流离困苦,晚年客死他乡
七十年代被抓,八十年代特赦的池步洲
抗战过后,内战爆发。
此时的池步洲,虽然属于国民党中统情报系统,但他并不是职业军人,再加上他拒绝内战,国民党也没有为难这个有功之臣,放他回老家福建,和妻儿共享安乐。
但是建国后,国内曾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池步洲稀里糊涂的成了犯人,北上海军管会判刑收监十二年,后来池步洲刑满释放后,曾被上海社科院聘请,担任经济研究员。
直到年,他在街头偶遇了一位故人,这位故人是抗战时期,在隐秘战线上奋战过的另一位爱国留学生,曾在杨虎城军中担任过谍报人员的李直峰,这位故人一眼认出池步洲,并在得知他近些年的悲惨遭遇之后,带他到政府部门,为他作证,证明他虽然曾经在国民党中统工作过,但是从未做过有愧于国家事情,他是抗战功臣,应该得到国家的表彰。
得知这一情况后,国务院都坐不住了,当即为池步洲开脱了罪名,并由上海最高法为他宣告无罪。
之后,池步洲曾在上海担任过区政协委员。
晚年时候,池步洲陪伴妻子回了妻子的娘家,日本神户,年,池步洲在神户逝世,享年95岁。
池步洲的一生,堪称辉煌而波折,一方面,他以留洋海外的爱国学子载誉归来,为我国抗战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间接干掉了侵华日军的骨干将领和一些作战力量,可谓国家功臣,另一方面,他能守得住谍报人员的寂寞,始终不将秘密说出口,被冤枉也不曾抱怨,始终正面国家,他的一生,无愧于人民,堪称民族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