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项资助 http://hunan.ifeng.com/a/20170626/5773085_0.shtml八闽第一禅林闽清白云寺千年古刹白云寺,处于南半坡白云村,在凤凰峡谷的下端。始建于宋景佑六年(年),后屡毁屡修,于年9月白云寺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为落实宗教政策,作为开发白云旅游区重点项目之一,经过五年时间进行全面修复,重塑宝殿金身重修开光,规模宏大,香火旺盛,朝拜者络绎不绝。寺前立一刻有“白云山”三字的御碑,为南宋理宗赵昀于淳祐年间所书。寺周围古木参天,小径清幽,古松、古榕、古枫比肩而立,景致甚异。附近有观音圣水、棋盘石、武状元厝、陈祥道墓、风动石等景观。白云寺—大雄宝殿旧时,白云寺规模宏大,有三进建筑,依山势而建,历经风霜兵燹和文革浩劫后,现仅存最后一座原建筑,原为法堂,现改作大雄宝殿。如今的白云寺,虽无门楼但殿宇排列有序,远望更显其雄伟壮观。白云寺—观音阁白云寺”乃建于宋景祐三年(年),为三进大院建筑,后毁于火患,仅存寺旁的观音阁。清雍正至嘉庆年间由福州鼓山涌泉寺住持募缘重建大雄宝殿。历史沧桑,岁月无情,寺貌又多有毁损。上世纪60年代末的“破四旧”,将寺殿旁的观音阁和斋堂又全部拆毁。殿堂及佛像也被砸得面目全非,一直到年9月“白云寺”重新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开发为白云山旅游区。在各方信众,海内外热心人士大力筹资捐建下,寺宇佛像等又得以全面修复,并于年11月27日举行隆重的建寺周年暨佛像开光法会,盛况空前。如今寺殿的左边“观音阁”主体工程已建竣,装修工程及千手观音塑身在进行之中。佛殿香火空前鼎盛,吸引了福州及周边的四方游客纷至沓来,真不愧为“第一丛林”之美称也。白云寺—千年古树古寺周围古树参天。寺前、寺后都有一条近米的古道,古道被古树包围着,有主干如擎天巨柱的千年油杉;有华盖遮天、板根密布的千年榕树;有可与黄山“迎客松”媲美的千年松树。白云寺—御碑亭立于寺前“御碑亭”是该寺古迹一大看点。御碑亭柱联“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乃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张孝祥游历梅城(闽清)时题写。御碑亭内矗立着一块两边为龙纹图案的御碑,上边刻“皇帝御书”,中间刻“白云山”,系宋理宗皇帝赵昀手书。这位南宋末年与贾似道一伙过着醉生梦死的皇帝,这三个字“白云山”楷书却浓墨重笔。白云寺—圣水亭皇帝何以为千里之外的一座闽山题名?据说是得知当时的柯丞相与葛知府、肖知县等三官员隐居白云山,削发为僧,赵昀感其虔诚,故题写。史书记载白云寺有“第一丛林”之称。圣水亭还记录:白云寺还曾经是南宋道士张圣君的道场,现在寺中仍保留有“白云寺头陀—张圣君宝殿”。来源:闽清县白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