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
又到了茶油飘香的时节
来到溪源村
还未看到油坊
先闻到了一股茶油香
追随阵阵醇香
沿着河边小路继续前行
一座仿古式灰色建筑
赫然出现在眼前
这里原来是一个走过百年岁月的老油坊,却于年“7·9”洪灾时毁于一旦。
现在的油坊是灾后重建的,它以石为基,以砖为体,以木为撑,看似狭小却显得精巧紧凑。走进去又发现别有洞天,里面烘、碾、筛、蒸、制饼、压榨的设备一应俱全,每一种设备都仿佛将时间定格在一百年前的时光里。
几座火炕
一架碾盘
一个锅甑
……
这几个简单的物件
便串联起了古法榨油的重要环节
市级非遗传承人张宗明
“除了压榨这一环节采用的是机器外,其他重要环节依然保留了传统的古法手艺。每次榨油时,依然需要四五个工人同时操作。”
现在很多油坊都采用了先进的机器榨油法,省时省力。但张宗明还是坚守古法榨油,他说采用古法除了因为古法榨出的油更纯正、更自然、更浓香,更是希望这门手艺能够得到传承。
▲六道锁香工艺:烘干、碾粉、过筛、干蒸、制饼、挤榨。
张宗明介绍说,榨出的油好不好,“烘”这一流程至关重要。“烘”是靠手温、凭感觉的,没有几十年的经验是把握不了最恰当的火候的,这是任何机器无法比及的。
“烘”是证明古法榨油技艺的精髓,油的颜色、香气、质量都与“烘”的技艺息息相关。
所以,在榨油的日子里,不管多忙,只要到了“烘”这一关,张宗明都要亲自“掌舵”,手测茶籽的温度,明辨茶籽的颜色,火候到了,才可以进行挤榨。只有这样,榨出的茶油才会滴滴金黄,香气扑鼻。难怪人们都说:“出村三四里,还闻茶油香。”
每年一到入冬时节,油坊门前总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今年是个丰收年,来榨油的人特别多,最远的是专门从福州运茶籽过来这里榨油的。从11月20日开榨开始,大概能持续45天时间,预计可以榨十几吨的油。”
张宗明
除了来榨油的人,每天也有很多摄影爱好者来这里创作,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从油坊重建的时候就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