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13时02分
福州籍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
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
享年99岁
在吴老的家乡
福州市闽清县云龙乡后垅村
人们自发到吴孟超院士馆
敬献鲜花,寄托哀思
“肝胆”春秋
一生传奇
年,吴孟超
出生于福州市
闽清县云龙乡后垅村
5岁时,和家人来到马来西亚
年,全面抗战爆发
吴孟超毅然回国参加抗日活动
并决心“读书救国”
年,他参军入伍投身到
军医大学的创业实践
同年,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当时的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
他遇到了
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恩师——
裘法祖
他请教老师裘法祖
今后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我国的肝脏外科
几乎是一片空白
你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
从此,吴孟超与肝脏外科结缘
他主刀完成了
中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
他翻译了
第一部中文版的
肝脏外科入门专著
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
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
他研究出符合中国人体质的
肝脏外科手术技术体系
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
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
震惊国际医学界
吴孟超曾用5个小时
为一名仅4个月大的女婴
切除了肝母细胞瘤
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
切除年龄最小的纪录
治病救人78载
吴孟超先后完成多台手术
成功救治了近名患者
九旬高龄依然坚守在
门诊、手术室和病人的病床前
吴孟超曾说
“无论是自己从医还是考察培养学生
无外乎三颗‘心’
细心、热心和爱心”
年
我国将第号小行星
命名为“吴孟超星”
吴老对人民对人类的贡献
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
多年来,吴孟超
始终不忘乡情,心系桑梓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他
与家乡人民肝胆相照的
感人故事
↓↓↓
亲力推动,倡议并参与创建
福建医院
福建是肝病和肝癌的高发地区
从事肝胆外科事业数十载
吴孟超始终牵挂
家乡建设和乡亲健康
多次倡导和呼吁建立
医院和肝病研究机构
年11月
吴孟超及其团队与福建医科大学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建设高起点、高水平的
福建医院
和福建省肝病科学研究中心
福建医院是
全国唯一一所
以医院
吴医院名誉院长
通过整合省内
先进技术力量和学术资源
联合吴孟超院士等
国内外一流专家团队
福建医院
形成省内规模最大、专业设置完善
技术力量雄厚的肝病、肝癌
及感染病防治与研究的医学中心
为福建省、福州市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百忙之中
仍不忘家乡社会公益事业
年11月
福建吴孟超科技教育发展基金会
在福州成立
吴孟超院士亲自担任基金会理事长
截至目前
基金会先后举办各类学习班88期
为福建省免费培训中青年
专业技术骨干两万多人次
年1月
92岁高龄的吴孟超
回家乡闽清参加
福建省科技、文化、卫生
“三下乡”活动
并向后垅村卫生所
捐赠资金及物品50余万元
为了更好地铭记吴孟超的伟大情怀
福州在他的家乡闽清
建设了一座吴孟超院士馆
并在鼓楼区创办
全省首个“吴孟超班”
吴孟超院士馆
年10月
历时两年多筹建的吴孟超院士馆
在吴孟超的家乡
闽清县云龙乡后垅村揭牌
院士馆通过资料展陈
引导人们沉浸式观看
倡导大家向吴老学习致敬
让院士精神融入生活、触动心灵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寓教于乐
有效发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福州市铜盘中心小学
“吴孟超班”
在福建省军区和
吴孟超院士的大力支持下
年11月20日
全省首个“吴孟超班”
在福州市铜盘中心小学创办
该班以吴孟超院士的精神为榜样
结合“铜小兵成长营”校本特色课程
优化课程设置、创生多元课堂
通过军魂教育、学科素养
自然探索、科学创客等
课程模块建设
实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
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致敬医者仁心!
送别吴老!
披肝沥胆,医者仁心
高山仰止,音容宛在
缅怀,致敬
5月23日起
福州多地设立追思场所
很多福州市民自发前往
缅怀吴孟超院士
三坊七巷文儒坊21号
吴孟超先进事迹展示馆
于5月23日-26日上午
设立追思场所
福建孟超医院
于5月24日-26日上午
在新门诊楼一楼大厅设追思场所
5月23-26日
闽清县云龙乡吴孟超院士馆
设立吊唁厅
供市民缅怀追思
这个世界
感谢您曾经来过!
吴老,一路走好!
来源:福州新闻
如有侵权请联系
编辑:黄君
责编:林真贞
你关心的正是我们追求的!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