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古厝在尘埃中触摸粉墙,寻找藏在角落

如果说古建筑

是一幅静止的泼墨画

那么宏琳厝

便是谱写那画中流动的音符

宏琳厝的装饰均精雕细琢

壁画彩绘工写并蓄

扶手触摸而出的

是片瓦有致的古宅风情

是寸石生情的老厝深韵

宏琳厝,又名新壶里。坐落于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总占地面积平方米,是我国已知古代单位居民建筑规模之最,有35间厅堂,间住房,曾生活多人。

由药材商人黄祖嘉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年),并由其子宏琳建成于年,故名宏琳厝。宏琳厝内居住着黄姓家族,历经11代后,宏琳厝现已形成一个自然村落。

这座古厝最为突出的特点有三个方面。其一,建筑以中轴线为基点,形成前后左右对称布局,正厝、横厝、外横厝纵横交错,大堂小厅主次分明,上下有序,各有所用;住房书斋,廊弄走道,可通可隔,庭院空间既可单独成院又可形成完整格局。

全厝36扇封火墙跌宕起伏,错落有致,似层层屏障,起围屋、防火、防风、防盗之作用。此外,建筑中所构筑的“城坎”“兔耳”“石构攻击眼”“下马间”等安全防范设施在实际生活中均有效地起到防御作用。同时厝内各家的地下水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若遇火险,取沟中之水便可灭火,有效地起到了消防作用。

建筑装饰十分考究,斗拱、雀替、垂花柱均作精雕细琢、壁面彩绘工写并蓄,许多题材将儒家的文化精髓融人其中。

此外,在抗日战争时期,宏琳厝还曾为地下党组织进行抗战救国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年曾经在这里从事地下革命活动,而今悬挂于虎头门上的“宏琳厝”牌匾,是项南同志为该厝建成年庆典而题写。

宏琳厝,是古名居中的瑰宝。正座为封闭式门墙,中洞开大门,辉绿岩门框沉稳坚实。古厝内街、廊、弄、墙贯穿其间,既前后呼应,又左右逢源。精雕细琢之处更是包容着平稳,和谐的中庸之道。

时光的流逝

殆尽往日

也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在深深的庭院中

幽幽的小巷里

触摸每一处粉墙

寻找藏在角落里的宏林厝记忆

整理编辑:福盼

来源:闽清文体旅

作者/来源:乐享闽清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29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